Search

1/20/2012

諾貝爾和平獎迷思(中時嚴選好文) @ 王大師論壇 :: 痞客邦 PIXNET ::

諾貝爾和平獎迷思(中時嚴選好文) @ 王大師論壇 :: 痞客邦 PIXNET ::

諾貝爾委員會選擇於此時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,本人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回應,老共對於異議份子的壓迫,最近並非為最嚴厲的時期,我認為諾貝爾委員會倘若真對中國的和平有興趣,應在前2個機會就已經頒給以中國為對象的人選了,卻選在老共取代了日本為第二大經濟體時才頒,居心叵測。既然諾貝爾是於1901年時創立,本人就將第一次應頒給中國人的時間往前拉到上世紀初的《西安事變》,我認為,第一個得獎的人選應為與諾貝爾獎同年生的張學良,當時的中國正面臨亡國的大混亂,內有國共內戰及軍閥割據,外有日本的九一八及蘆溝橋事變,與隨後的南京大屠殺,張學良於此時有感蔣介石因一己的權力鬥爭,征討當時在農民階級深獲人心的共產黨勢力。



張學良不顧後果,將蔣介石挾持於西安,促使中國稍後的國共第二次合作,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,對往後日軍對中國的傷害程度大減。事變之後,張學良被蔣介石一路從中國軟禁至台灣,時間長達50年之久,最後終由李登輝釋放,監禁時間比起劉曉波多幾十倍,若諾貝爾喜好如緬甸的翁山蘇基或南非的曼得拉等人士的監禁紀錄,張學良的績效自不在話下。反觀與西安事變同年的1937年諾貝爾和平獎,卻是頒給英國的塞梭(Viscount, Cecil Of Chelwood),賽梭是一次大戰後《國際聯盟》(League of Nation)組織的幕後推手,但國際聯盟隨後證明是大國們失敗的實驗品。

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有兩個著名的國際侵略行為,一為義大利侵佔伊索比亞,另一個就是日本侵華的九一八事件,國聯在兩個事件上皆袖手旁觀。當時,國聯指派《李頓調查團》到中國寫了一份報告後就不了了之,報告中雖承認日本侵華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,但是國際社會畢竟還是奉「現實主義」至上,康德式的國際社會只是嘴巴講講罷了。反觀當時的張學良是以實際行動為之,一切個人的後果皆不顧,也不需如國聯般撰寫一個再明顯也不過的侵略調查報告,卻沒有任何的後續作為。在此,我認為張學良比賽梭有資格拿諾貝爾獎多了,更何況,顧名思義,和平獎本意就是要頒給以和平為目的的獎項而非人權,人權所牽涉到的範圍卻常帶有政治性及文化霸權。

中國第二個應得和平獎的人士,本人認為係開放中國的鄧小平,中國於1980年開放後,已成功的為世人提供一個成功的實驗,就是將世界窮人的數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減少,中國人現在是自古以來,第一次可以吃飽的時期,全家也都有褲子可穿了,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。中國的國民所得在短短20年內增加數十倍,這都是需要花英、美等國家200多年,日本一百年,四小龍則需50多年的時間換取,但中國所需時間卻是大大小於前述國家,鄧小平的「摸著石頭過河」經濟模式,以及抵抗歐美鼓吹的「休克療法」(shock therapy—亦即採取緊縮的貨幣及財政政策,開放國營企業予國際投資集團等措施),讓中國享有逾20年的雙位數經濟成長,使今年取代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



鄧小平又技術性的迴避統獨問題,聲稱兩岸問題要留給更聰明的下一代來解決,在毛澤東時代,兩岸發生過八二三砲戰及零星衝突,可是到了鄧小平後,台海就在也沒有人因衝突而戰亡過,中國也從此沒與任何國家發生戰爭過,反觀美國在70年代後,共自行發動不下10次的對外侵略戰爭,且皆非自衛性。相對來說,鄧小平應該比較像是和平獎的候選人吧。諾貝爾卻頒給歐巴馬這位從未坐過任何牢、寫過任何著作、規劃任何政治及經濟體制、增兵攻打阿富汗的美國總統,甚至相傳挪威執政黨於頒獎之前,欲藉由和平獎與美國交換鮭魚出口、軍售稅、北極軍事佈署等實利,和平獎的篩選機制實在有檢討的空間。

和平獎不像其他較專業性的獎項如物理、化學甚至經濟等,有很明確的專業依據,和平獎所觸及的爭議性,大於前述獎項。首先,諾貝爾(Alfred Nobel)先生本身的背景就很受爭議,他是個炸藥發明者及軍火商,因為發戰爭財,故覺得內疚,想藉著諾貝爾獎的金錢,洗脫自己的惡名,故很諷刺的,諾貝爾和平獎本身其實也沾滿了戰場上所流的血,也許,這也是個另類的國際洗錢吧。

其次,歷任有很多的得主也是極其的受爭議。 首先,在諾貝爾獎草創時期,1906年的和平獎得主竟頒給老羅斯福(Theodore Roosevelt),名義是這位總統成功的調停戰場在中國的日俄戰爭,殊不知美國之所以會當和事佬是因自己亦欲插手遠東利益,不希望日、俄任何一國在中國壯大勢力。另外,在召開和平會議時,居然沒邀兩國戰場的當事國--中國與會,使中國飽受別國的戰火災難,但事後卻無任何實質補償。

另外,老羅斯福的外交名言是「輕聲講話,但要拿著根大棒子」(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)的《大棒子政策》(big stick policy),老羅斯福的羅斯福推論(Roosevelt Corollary),在南美洲用暴力殖民該地區,強佔巴拿馬運河,藉以連接東西岸之海軍勢力,方便佔領夏威夷、關島、菲律賓等殖民地,並延續以帝國主義為旨的《門羅主義》,如果這些舉動可稱和平,那和平的代價就是暴力囉!而且不僅老羅斯福,連鎮壓菲律賓、促使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其國務卿--路特(Root)也跟著在1912年一起獲冠,這諾貝爾的邏輯,唉!



另外一個諾貝爾委員會應該覺得羞恥的得獎人是季辛吉(Henry Kissinger),他在1973年與北越的黎德壽一同獲得,但是黎氏因此獎項的偽善而不屑領取,也迫使五位和平獎評審委員中的兩位憤而離開。根據季辛吉所言,他最崇拜的政治學者為義大利的厚黑教主--馬基維利(Machiavelli),奉權力政治為一切國際事務的宗旨,有權力才有正義,這在他所主導的70-80年代美國外交策略可以得到相呼應。

季氏所策劃的中南半島(越南、柬埔寨、寮國)轟炸,所投下的炸彈,比盟軍在二次大戰於軸心國投下的總和還多。季氏並在智利扶持殺人魔皮諾契特(Pinochet),暗殺民選的總統阿蓮得(Allende),揭穿了美國在世界上鼓吹民主的假象;另外,東地汶(East Timor)的屠殺、印尼劊子手蘇哈陀的暴政,皆要記在季辛吉的頭上,曾經有人感嘆道,諾貝爾在頒給季辛吉後,就從此失去其意義了。



其他受爭議的得獎者包括如設立政治宣傳用之「公共資訊委員會」,藉以製造仇恨敵人,並成功將主和的美國國民導向戰爭的第28任總統威爾遜(Wilson)、回教恐怖主義領袖阿拉法特(Arafat)、屠殺巴勒斯坦兒童著名的以色列總理佩瑞茲(Simon Perez)與拉賓(Rabin)、貪污纏身的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(Kofi Annan)、富政治動機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、及主張中東石油利益的卡特(Jimmy Carter),其《卡特主義》(Carter Doctrine)奠定了之後美國於該地區的石油霸權,並間接引起日後的兩次伊拉克戰爭及賓拉登的崛起。

諾貝爾頒在給上述諸多受爭議人物後,卻始終不頒給共提名五次的聖雄甘地,真令人苦思不透。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光美國歷任的正副總統就包辦了五屆的和平獎,其國務卿與政府官員亦佔多數名額,然美國於近百年來,卻是這地球上發動過最多戰爭、殺死最多人的國家,這真是歷史的弔詭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