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10/18/2011

Fw: [分享] 雙重等待 - 看板 GFonGuard - 批踢踢實業坊

Fw: [分享] 雙重等待 - 看板 GFonGuard - 批踢踢實業坊

並不是所有看似穩定的關係,最終都能走向紅地毯的底端;
並不是所有的規劃與期待,最終都可以如願共同達成;
並不是所有的約定與夢想,最終都能攜手一起走到。

那些曾經以為能夠長久維繫的愛,常常禁不起時間的摧殘
那些曾經以為能夠放下的釋懷,常常承受不住一些考驗與誤會
那些曾經以為能夠安撫的傷痛,常常在夜裡擁抱不到對方臂膀時開始搖動。

「當她哭著說她愛上別人的時候,我非常困難地壓抑住要爆發的情緒。
心裡有好多的問號湧現,我想問她什麼時候開始的?為什麼沒有先告訴我?
他究竟有哪裡比我好等等。可是我沒有問。
因為我知道,問得越多,也只會讓她離我更遠,場面越難堪而已…」

一位學長將香菸壓熄於鋼盆說著。

「直到很後來、很後來我才發現,那時我真的是太自私了。
人是很脆弱的動物阿,寂寞的時候會想要有人陪,孤單的時候會想要找人出去玩,
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,會談論八卦聊天等等…沒有誰有權力要求誰等待誰,
也沒誰生來就註定就應該要為誰站崗…如果今天換做是我在外面,
我難道就能保證自己的心永恆不變?與其說是她變心,
不如說,是她比我先找到了比我更適合的人。」

當兵與站崗是種「雙重等待」(Double Waiting)的過程,沒有哪一方「一定」比較辛苦。
在營的光頭不懂站崗的難耐,營外的等待也無法完全理解部隊裡的悲哀。
關係中的雙方都預設了一些期待,在等待某個幸福的到來。
只是,這兩個人常常不知道這樣的期待是否對等?
對方是否把自己看做是生命中同等重要的人?
自己對於未來又有多少信心?對方是否有同樣的信心?
又願意為關係的維持付出多少努力?
這些不對等與不確定性,都讓關係蒙上了一些陰影
(J. J. Cameron & Ross, 2007; Knobloch, 2005; Lydon, Pierce, & Oregan, 1997;
Solomon & Knobloch, 2004),也使得等待變得漫長而煎熬。

換言之,真正讓人感到焦慮的,並不是等待本身,
而是自己在等的,究竟是不是對的那個人。

對於站崗的女人而言,心理上的壓力並不亞於部隊裡那顆光頭。
她們一方面必須承擔社會期許的壓力,人際界限的顧慮,
另一方面還要為自己逐漸增加的年齡與逐漸減少的吸引力默哀
(Morry, Kito, & Ortiz, 2011; Singh, 2011),
並掙扎於其他的追求者(alternative)與道德考量之間(Lydon, et al., 1997)。

「我想說的是,女人的心其實是很柔軟的。當一個人對妳真的很好,
當妳在需要的時候,有一個人總是能及時的出現,聽妳說說話,陪妳走路散散心,
真的很難不放入感情。當平常在妳身邊的那個人不再能常常見面之後,
你自然會需要靠別的東西來填補這個空缺,很可能是新的活動,新的團體,
或認識新的朋友。」一位朋友在男友退伍前幾天跟他提分手,
幾個死黨到現在還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,
覺得她太過狠心了,難道就不能再多等個兩三天嗎?

但我的這些死黨們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。
沒有一段感情,可以透過「拖延」的方式延長一兩天,

若真能延長,可能再也不能用同樣多的心力去愛對方了。

畢竟,那些糾葛殘破問題始終沒有解決,

而且大多在很早以前,就已經種下導致兩人分開的危險因子
(Brehm, Miller, & Perlmam, 2010)。

劇情發展到這個時候,往往已經是「孤臣無力可回天」了。

最新的研究也顯示,在關係裡如果只有一方付出了100%的努力與愛,是無法幸福美滿的。

當雙方各付出了「同等」的感情、承諾與依託,不論是50%,50%,或是90%,90%,
都比只有一個人努力挽回來得有效。
(Oria, Collins, Simpson, Salvatore, & Kim, in press)

人類是很需要分享(Sharing)的。

透過自我接露,我們與世界建立連結,感受到其他人是在乎我們的,
因此聊聊彼此的心情,看法與生活,很容易增進雙方的親密感
(Shelton, Trail, West, & Bergsieker, 2010)。


這也是為什麼你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,如果跟他徹夜長談,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。
只是這種分享的效果是有限的。
首先,要對方對你印象不壞或是被你吸引[4];
再來,是你所談論的話題必須是他有興趣或有辦法回應的(Response),
沒有人會喜歡聽一大段聽不懂的東西,或是無止盡的自怨自艾
(J. Cameron, Holmes, & Vorauer, 2009; Canevello & Crocker, 2010)。

當然話題本身也很重要。

距離與軍旅所造成的最大隔閡,就是減少了共通話題(Common Topic)。
伴侶間的共通話題,是讓一段關係可以持續運作不乏味的重要調味料
(Furma, Brown, & Feiring, 2010)。

從前就算她不打魔獸,你也可以跟她聊聊明星的八卦,吃遍各種美食;
從前你就算不用蘭蔻,也可以陪她一起看電影或韓劇。
你們關心一些共同的朋友,擁有一些相仿的興趣,
可是現在你擁有了一個特別的世界,
一個充斥著好多男人與汗臭味、奇怪的規定與公約、還有各種特殊術語的社會;
她也認識了一些你不熟悉的朋友。如果不能有效地溝通交流彼此關心的事情,
或是關心「對方所關心的事情」,共通話題很容易就用罄,然後在電話機前冷場。

所以,一段戀情趨於平淡,並不一定是營外世界的勾引或部隊裡的貧瘠,
而是無法真正地分享彼此的感受,搞到最後打電話像例行公事,
不打怪怪的,打了又不知道要說什麼。

那麼,怎樣才能增加話題的豐富性呢?

許多溝通的書籍都談到如何開啟一段有趣的話題,茲舉幾個例子如下[5]:
(1)回憶你們的交往初期,並重新發現當初是什麼吸引了彼此
(2)計劃週末的旅行,想玩的景點,想吃的東西
(3)關心他的工作或課業與人際狀況,是否預到瓶頸或困境
(4)討論一些「如果的事」:
如果現在雙方可以放下手邊的事情,最想要做什麼?
如果世界末日到了,只能救十個人,那你會救誰?
如果可以變成某一種動物,你會想變成什麼?
(5)討論一個不可能做到的點子,然後在不可能上面建築更多不可能:
比方說在雲端蓋一個城堡,並討論那城堡裡的擺設,或者為你昨夜做的夢做接龍等等。

那麼,要怎樣知道自己守候的那個人,究竟是自己真的很愛很愛的,
還是只是因為害怕寂寞而把對方留住呢?

我想,實驗室學姐所說的一段話,某種程度上可以回答這個問題。
「很多人為了等待把自己當成蜘蛛,讓思念像網一樣越纏越緊,
勒死對方,也讓自己瀕臨窒息。
等待可以很辛苦,也可以變成更大的前進力量。
當你在陷落、疲憊的時候,腦子裡還是會浮現某個人的樣子…」

而這個人,往往就是你現在的心靈所停靠的那個港灣;
而這樣的思念,或許也能讓等待不再那麼遙遠沒有終點
(Le, Korn, Crockett, & Loving, 2011)。

沒有留言: